惠州最大夜场招聘,惠州KTV招聘8/10/12/15模特、包住宿报销路费、没有工装费,没有任务,外地的提前预约到安阳可以去接,
招聘模特要求
1、29岁以下,18岁以上身高1.60CM以上,日结800-1000-1200起步无经验可培训上岗。
2、待人接物、性格开朗大方,有团队合作精神,,
3、面试合格当天上班,免收任何入职费用,
工作时间2-4小时,每月休息6天。
公司目前有100人的管理团队,到公司上班把你当做自家人一样照顾
本人郑重承诺:
我从来不压任何人的费用,新人来若是刷卡,当天提现给你,考虑到新来的钱不多,或者明天有事来不了,都可以给你提现.
而且大小事情我亲自处理解决,排除你一切上班遇到的烦恼,保证不会让你吃亏.我会比任何人来的早,走的晚,从来不请假.
本人提示:出来闯荡不容易,一定找对人才能找到赚钱的路,本人会带领你走上夜场的第一步。
功自傲,洋洋得意。
沉醉成功,意味着留步中止,沉醉成功,意味着失掉警觉。
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,成功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。
要想获得毕竟的成功,只需竭力,竭力,再竭力。
“我家竟住在垃圾场!楼下住户把家堆成这样,导致我们整栋楼的人天天忍着巨臭出门,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。
”8月14日,湖北襄阳一名网友发帖称。
其发布视频显示,小区内一房子的大门被杂物垃圾完全堵住,人根本无法正常出入,不仅如此,这些杂物垃圾还蔓延至上下楼道,既妨碍其他住户通行,也存在安全隐患。
“天天上下班,不想出门,不想回家。
”8月15日,该发帖网友告诉潇湘晨报记者,自己是租户,其房东称此种情形已经不是以第一次出现,“说反反复复,清理了还会有。
应该是老人在住。
”
“之前只知道他家门口臭臭的,没人管,最近应该被人投诉了,才发现一屋的垃圾。
”该网友称其发出的视频是已经开始从他家往外清理,杂物垃圾量巨大,一楼平地上有好几大堆,“现在路面清理了一下还能走,昨天中间直接挡住了,走进楼都费劲。
”
网友称现在路面清理了一下好歹能走
15日中午,潇湘晨报记者也就此事致电辖区社区工作人员,其表示目前仍在清理,房子系两名老人在居住,如此巨量的杂物垃圾很多是他们从外头捡回来的。
社区方也已经和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并进行调解,避免以后再出现此类情形。
潇湘晨报记者 吴陈幸子 实习生 曹杨哲
延伸阅读
独居老人离世留下满屋的发臭垃圾,清出460袋装满14车
近日,小坊报道了虹口区玉田新村有位独居老人突然离世,留下满屋发臭的垃圾无法清理。
家属对于清理毫无头绪,属地也不能贸然插手,成堆的垃圾已引发鼠患、阳台窗户年久失修存在高坠风险。
图为涉事老人的家,可以看到阳台窗户摇摇欲坠
网友也纷纷表示,这种情况应该尽快处理,及时消除隐患。
经过多方不懈努力,进展真的来了!
记者协调了居委、物业、律师、家属现场商议,已达成共识,在上周五一起开启了清扫工作。
出动了20多人,清出了160多袋垃圾,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作量!
本周,清理工作再接再厉。
清理人员介绍相关进展
7月21日上午,记者刚走到小区,就看到过道上暂存着大量清出的杂物,一些相对完好的物件则被单独挑出,交由家人过目。
图为清理出来的杂物
居委工作人员:
你们打开看看,万一里面有证件、身份证什么的,没用的就扔掉,有用的就留。
随着一袋袋杂物从屋内拖出,客厅、厨房露出了真容,但主卧内的杂物仍旧堆成一座小山,直逼天花板。
由于工作量巨大,天气炎热,街道平安办还支援了一批工作人员换班。
待卧室清理完毕后,物业将对整屋消杀和维修,居民就能有整洁的生活环境。
主卧内的杂物已经直逼天花板
卢戈润 玉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:
清完后就按照上次我们计划好的,后面有个彻底消杀。
因为怕影响到楼内居民嘛,这个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的,该维修的窗户也好、电也好,有隐患的一下子给它修好。
曹阿姨 楼组长:
这次居委干部真的(给力),这是有目共睹的,说句心里话这件事能解决真的很感谢他们,我们居民也很开心的,毕竟这么多年了。
王老伯的家属感谢大家帮忙清理
王老伯嫂子:
对我们来说家里弄得干净点,对居民来说还大家一个清净,非常感谢大家这么热的天,谢谢谢谢。
截至前天(7月22日)中午,房屋清理工作全部完成。
居委准备的300只编织袋全部用完,3天共计清出垃圾460袋,装满14辆卡车。
目前,房屋消杀工作也已完成,物业正对房屋老损情况进行评估,预计本周内完成维修。
在多方协力下,囤积在老人家中的"垃圾山"终于被移走了,但去世王老伯的"心房",却留下了无人清理的遗憾。
此前的报道中,小坊曾提到过,独居的王老伯其实是从双亲离世后开始出现囤积行为的,亲情的疏离,让他只能通过囤积物品来获取安全感。
然而,十年来,一堆堆的“垃圾山”不仅挤占了老人的生活空间,也给周边邻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便。
当个体的心理困境演变为公共危机,这场"垃圾攻坚战"也再次叩响了老龄化社会最尖锐的痛点。
清理易,疗心难!
搬走"垃圾山"只是解决当下的紧急问题,比搬走"垃圾山"更为关键的是做好预防工作,唯有建立前端识别、专业干预、家庭尽责、社区托底的全链条响应机制,才能避免下一个"垃圾围城"的重演。